【走进华为】学思践悟追求卓越 人才赋能助推发展 江苏交控“企业家走进华为”学思感悟系列报道
发布时间: 2021-03-04 来源: 江苏交通控股党建

微信图片_20201110194027.png

为推进人才强企,实施赋能工程,提升企业经营管理者领导力和创新力,为助推江苏交控建设国际影响、国内领先的万亿综合交通产业集团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持,9月下旬,由江苏交控党委组织部主办,江苏交控大学、华为公司联合承办的“2020年第一期企业家走进华为培训班”在深圳华为公司开班。

微信图片_20201102083938.jpg

通过系统培训,江苏交控47名学员以“挤"和“钻"的“钉子精神”,深度研学了华为基于企业文化与核心价值观构建的管理体系、卓越的经营之道和华为的创新、战略解码与执行及5G时代的行业趋势及商业模式,提升了管理团队的市场化管理水平及商业组织能力,促进了经营管理者领导力和创新力进阶,构建了企业发展驱动力。
江苏交控党委组织部专门召开培训班学习分享会,组织全体学员开展研讨交流,畅谈思想感悟,强化责任担当,推动学用相长。江苏交控党委委员、副总经理陈玉明出席分享会并讲话,提出了发扬三种精神和拿出四方面成果的殷切希望。
江苏交控大学将会议讲话和学习分享汇编成《江苏交控企业家走进华为学思感悟集》,自11月2日起在公众号特辟专栏推出系列报道,旨在把江苏交控与华为跨界思维碰撞所产生的开新局启示和育新机思路在全系统加以推广,为驱动江苏交控高质量发展加载思想引擎,为推进江苏交通强国先行区建设贡献“交控力量”。
本期推出系列第三十九篇——交通传媒总经理助理严向阳《我们向华为学习什么?——走进华为学思感悟

封面.jpg

我们向华为学习什么?

——走进华为学思感悟

严向阳

2020年的9月15日,是美国政府对华为芯片制裁正式生效的时间。在这不寻常的事件背景下,9月20日,我们新一期“走进华为” 培训班的学员陆续抵达深圳华为安朴逸城酒店,大家精神都很振奋,主要是深感集团的这次安排让我们以实际行动“力挺华为”,更让我们有机会亲身感受华为在重重困难和压力面前的信心和力量。

在华为学习的5天时间,参观考察与集中上课结合在一起。其中,我们利用两个半天进行了参观考察,半天车览了坂田基地华为本部的主要办公区,驻足在天鹅湖旁,三只黑天鹅似乎证明了华为人对小概率事件的防范意识与生俱来。随后驱车去东莞松山湖基地的溪流背坡村,小镇的风景建筑独具欧洲特色,雄伟壮观,精致秀美,而在建筑物里面,由一支6000多人组成的华为技术团队正在争分夺秒开展攻坚研发工作。另外半天,顺便到了深圳湾,驻足感受深圳成立40周年的发展变化,并到深圳金溢公司学习考察。其余4天时间,我们集中在华为大学听课学习,包括两节技术课、两节业务课,一节文化课。

华为是一家全球化公司,在海外设立了至少22个地区部,100多个分支机构,36个培训中心。走进华为,参观华为,最直观的感受有三点:

一是华为像一支部队。这支商业兵团有共同信奉的价值观,提出让千军万马上战场,“从青纱帐游击队转变成职业化的正规军”。它的业务市场一线,实行矩阵式组织,一切对经营结果负责。像部队组织一样,地区部组成专业团队,高级别的人带领“弹头部”在前端指挥,前端有困难,能迅速得到地区部精准、有力、持续的支持,保证客户、产品、交付任务的达成。

二是华为像一所大学。华为营造的办公生活环境是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是郁郁葱葱、生机无限的,是充满人文气息和奋斗情怀的,这背后是20万华为人团结拼搏的成果缩影。“板凳要坐十年冷”, 华为经受过无数次的诱惑,股市的诱惑、IT泡沫的诱惑、小灵通的诱惑等等,一代一代华为研发人员埋头苦干、心无旁骛,接受华为大学校的“锻造”和“历练”,跟着华为一起成长进步,百炼成钢。

三是华为像一个社会。华为的格局很大,生态圈很大,形成了巨大的社会财富。华为发挥了许多的社会功能,不仅是干部员工的衣食住行都给予充分的保障。而是华为的产品丰富多样,业务分布全球,发展开放包容,以世界经验和先进文化建设华为,特别是华为积极布局构建产业生态圈,并推进业务领域相互协同、共同发展,拼接成华为生态战略布局版图。

经过一周的学习,形成了以下四点感悟:

一、数字化转型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华为的数字化转型从业务战略开始,紧紧聚焦“产品、体验、成本”三个要素同时最优(产品好、体验佳、成本低),并具备商业模式创新的能力。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华为优化客户管理系统,实现了业务对象数字化;打通全数据链路,实现了数据互联互通;未来还将推进万物智联。通过学习深切感受到,数字化是一次技术革命,很多行业正在经历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必须向着信息化、数字化的方向迈进,因为数字化转型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

二、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华为始终把创新研发视为企业立足之本,重视研发投入,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以开放的姿态与全球合作伙伴合作共赢。华为致力于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解决方案供应商,主动投入大量财力、人力和物力用于研发,同时,聚焦全球政府和公共事业、金融、交通、能源行业等,与合作伙伴开放合作,如智慧政务、金融智能网络、平安城市、数字医院、航空铁路网、智慧城市、智能电网等等。据统计,近10年,华为投入的研发费用超过6000亿元人民币,展现出强大的科研能力,尤其在ICT硬件领域,无线基站、光传输、微波、数字能源、天线、核心网、手机……都达到了全球领先水平。而芯片问题,相信总有办法很快解决。可以说,创新是华为立身之根本、强大之利器、发展之灵魂。

三、文化是企业发展的驱动力。企业文化是华为做强做大,遍布全球的重要原因之一。华为能源源不断地推出高质量产品,抢占市场,企业文化在其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华为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从第一笔交换机生意开始,都在为客户需求服务。几十年来,华为都在为客户制定贴身合适的运营商业务运营维护服务,并不断提升为客户服务的能力,形成了业界对华为的高度认可和良好口碑。华为以奋斗者为本,把目标和收益明确挂钩,员工的个人奋斗感成为华为的心脏和血液,为华为的发展提供巨大的能量,激励员工不断提高工作积极性,为了公司目标而进行奋斗。华为坚持长期艰苦奋斗,始终保持自律、进取,不甘落后的姿态,在思想上不断“炼钢”,勇猛精进、纵情向前。华为坚持自我批评,更好地发现自己发现未来的发展趋势。才能在未来激烈的竞争中先人一步,占据高处。个人以为,华为精神对于任何企业、个人都有着重要的借鉴参考学习意义和价值。

四、人才是企业发展的财富。今天,华为几乎整合了20万中国最优秀的人才,才具备了目前在很多方面产生了近似垄断的优势,才具备给国际一流科技公司竞争的底气。华为把有效管理人才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正如《华为基本法》第二条所述:“认真负责和管理有效的员工是华为最大的财富。”一方面,华为通过尊重知识、尊重个性,来实现对人才的激励;另一方面,华为鼓励集体奋斗、不迁就有功的员工,来达到对人才的约束。这种人才工作理念和方法,成为华为“干部能上能下、工作能左能右、人员能进能出、待遇能升能降” 的文化源头。

微信图片_20201102085257.jpg

培训结束,一直萦绕在心头的问题就是:我们要向华为学习什么?

学习借鉴华为成功的经验,最为重要的是了解华为成长发展的轨迹,理解华为在不同成长发展阶段所面临的机会与挑战,探索华为采取的应对措施其背后的逻辑,分析理解华为成功的精髓,不断解放思想,结合实际汲取华为成功经验。结合交通传媒当前发展现状和今后一段时期的发展战略,主要有以下四点思考:

一、坚持聚焦聚焦再聚焦。华为几十年来始终聚焦深耕通信领域,成为业界翘楚。如何像华为一样实现20万人“力出一孔、利出一孔”?我们需要做好战略规划和选择,心无旁骛,聚焦主业,按照“小核心,大协作,深融合、宽平台、创效益”的管理理念,交通传媒成立时间短,业务相对单一,人员相对紧张,在前期整合资源的基础上,我们要紧紧立足企业生存发展,坚持长期主义,不断坚持做强做大主业,强本拓新、稳健经营,深耕交通文化领域,围绕高速公路全媒体资源供应商、媒体运营商、品牌服务商的角色定位,致力于增强传统资源的整合运营能力,提高新媒体的开发运维能力,提升文化项目的创意策划能力,不断增强企业盈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夯基垒台与数字化转型并举并重。“万丈高楼平地起”,一个企业发展的历程,每一个阶段都是成长进步的阶梯。我们要根据市场变化和业务发展需要,加快组织机构优化调整、制度体系建设及业务流程标准化梳理。特别是在业务管理上,要进一步明确“流程就是管理,管理就是流程”,把工作抓细,把基础夯实,更好支撑公司战略发展需要。在此基础上,要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推动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创新,以目前正在开发的广告资源养护与管理可视化系统、矩阵式宣传媒体的开发等作为切入点,开展数字化转型探索和研究,实现资源共享,进一步统一业务标准和语言,探求媒体资源利用最大化,不断提升交通传媒自身发展的竞争优势。

三、打造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团队。华为“让听见炮火的人呼唤炮火”,不是简单的一句口号,而是对公司从上到下权力分配、资源流转、支撑服务、考核评价等一系列机制体制的重新构建,是对每一个功能节点职能的重新定位和赋予责任。我们要培养团队攻坚克难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必须保持团队思想统一、步调一致,对于市场和客户有共同的价值判断,认同措施和手段,只有这样团队作战准确性和及时性。要加快人才培养,提高培养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让更多的人“能听懂炮火”,特别是要培养业务团队的专业领队,使他们具有培养、锻炼手下员工、合理组织工作的能力,具有与客户的沟通营销能力,具有随市场而动,敏锐嗅觉的能力,具有不断学习新知识、接受新观念、适应新变化的能力等等。要倡导以奋斗者为本,不让老实人吃亏,建立起以目标和价值为导向的绩效管理体系,实行有效的授权管理,让赋予的权力发挥更大的功效,更高效地开拓市场、发展客户,提高业务团队负责人攻坚克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带领发挥团队优势,创造更大业绩。

四、注重培育融合创新的企业文化。交通传媒成立时间短,干部员工来自于系统内外不同领域、不同行业,如何放大共同的价值理念,就必须发挥好企业文化的核心和关键作用。要学习华为以顾客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长期艰苦奋斗,坚持自我批判的核心价值观值,这是华为精神的集中体现,它在华为发展过程中始终大放光芒,不仅仅是代表着一个现代化的企业文化理念,更再大程度上是中国精神和中国意志的体现。特别是面对美国打压,宁可向前一步死,也绝不后退半步生,这才是中国脊梁!以民族和国家为己任,这才是华为格局!这样的华为才被世界人民尊敬,才能感召国人、激励国人。我们做企业,就要有大格局,大气魄,大情怀,要不断增强奋斗精神,千险万险不惧险,越是困难越向前,大江东去,山容海纳,才是境界和高度,才有价值和意义。

最后,此次华为之行,对于我个人来说,最重要、最紧迫的是强化三种思维。

一是战略性思维。战略实际上是一种选择,也是一种能力,战略决定商业模式。从全局性、长远性、前瞻性着眼,系统谋划企业发展,要对国家地区行业进行整体认真地分析,制定切实可行、能够落地的战略发展目标。

二是市场化思维。企业要生存就要追求利润,就是要以市场为导向,洞察市场瞬息万变,适应市场规律,提高竞争优势。要创新思路理念、创新体制机制,用市场化的办法,切实提高认识市场、利用市场、尊重市场的意识和能力。要坚持把市场化作为机构设置、人员配置的重要原则,坚决打破各种壁垒,切实激活干部员工队伍的源头活力。

三是互联网思维。互联网已经从一种工具变成一种思维,一种文化,一种工作和生活的状态。对我们来说,业务不是单独存在的,利润也不是靠一家企业独自创造的,在融合开放创新的市场环境下,资源、信息、业务是互联互通、开放互动。我们要积极用互联网改造传统行业,实现互联网思维与传统产业的对接,推进商业模式和价值观创新。

说实话,以往的不少培训存在学用脱节的现象,想起来“心动”、听起来“激动”、回到岗位上“原地不动”。此次华为之行希望对自己是个全新的起点,我将用自己所看到的感受到的理念、方法、工具,积极运用到工作实践和管理实践中,不断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务求实效。

以上几点粗浅不成熟的认识拿来交流,不到之处,还请批评指正。

微信图片_20201110194037.jpg